篮球比分直播

水质养护工:“蒸笼”里守护一汪清水

发布日期: 2025- 08- 26 16: 2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鄞州日报

8月25日清晨,鄞州公园的河道边已经热闹起来。水质养护工李士勤和同事们各自扛着网兜、拎着检测设备登上河边的小船,向着水草密集区出发。逐渐攀升的气温、愈演愈烈的阳光以及水面蒸腾的热气把养护工人包裹在船内,记者看到,才半个小时,汗水就已经打湿了养护工人的衣服。

“天越热水草长得越快,昨天刚清理完的河段,今早又冒出一片,不及时打捞就容易堵水。”李士勤戴了一顶草帽,帽檐下是晒得黑黝黝的面孔,他捞起一团缠满杂物的水草,告诉记者,夏季既有充沛的光合作用,又有水源吸收,是水草藻类等生长的“舒适区”,一旦繁殖过多,不仅会缠绕河内垃圾,还会堵塞河内排水管道,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夏天我们的打捞工作会忙一些,就是要及时发现、实时清理,守护好公园内水域的生态环境。”

与李士勤一起搭档的是园内的水质监测员朱建荣,现场除了烈日当头带来的炙烤,还有阳光直射水面不可避免的刺眼反光。“溶解氧比昨天降了0.3,得加测一次透明度。”朱建荣眯着眼睛,一边避光一边观察试剂。当了6年的水质监测员,他明白高温天水质变化快,易出现富营养化,因此作业频率也从2~3天一测变成了每天一测,确保公园水域的生态平衡,“水质指标,数据就是眼睛,一点不敢马虎。”

随着清理工作继续,气温也越来越高,10时不到,太阳已经毒辣得晃眼。记者摸到一艘刚靠岸的船,烈日下晒过的船板非常烫,但李士勤和朱建荣等养护人员在船上走来走去,已经习以为常。

“这天气,早出工也躲不过‘双太阳’。”说起高温作业的辛苦,负责鄞州公园二期水质养护的宁波碧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应旭波打了个比方,“一个烤头顶,一个蒸脚底,人站在中间就像在蒸笼里。”养护工人在河内清理漂浮垃圾、收割过盛水草、巡查排污口、采集水样检测等每项常规工作,在高温下都是成倍的体能消耗。

辛苦的背后是全力的保障支持。为应对养护工人高温下作业,养护公司也及时安排了工作调整和物资应急。“我们为每名工人配备了防暑药品,并调整养护作业时间为清晨5时至10时、下午3时至6时,避开最酷热时段。”应旭波打开养护工人的包,向记者展示藿香正气水、人丹等物品。此外,岸边还设置了专门的“清凉驿站”,备有冷饮和应急药品,供工人轮班休息时使用。“公司同步安排了专人巡查和应急安全学习,一旦发现工人有中暑情况,就立即展开救援。”应旭波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部分水域还启用了太阳能驱动的自动清洁船辅助清理漂浮物,智慧化无人船等设备实时监测水质数据,实现部分数据远程获取,让养护工作在科技赋能下更精准高效,既减少了养护工人暴晒作业时间,也为水域生态的动态守护注入智慧力量。

记者手记

水清岸绿不仅关乎景观“颜值”,更直接影响区域微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和市民幸福指数。高温期是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暴发的“高危窗口”,稍有懈怠,短短几天就可能从“一池清水”变成“满湖绿漆”。

采访养护工人时,记者看到很多细节,比如背后晒干时的汗渍盐花、黝黑胳膊上清晰的晒痕,水质养护工的“战场”就在这滚烫的船板上、闷热的水面上。他们盯着每片水草、每组数据,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用这些劳动的印记换来了河道的清澈通畅,让市民在炎炎夏日的岸边享受清凉,也让高温下的城市始终有碧水清波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