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隘“党建+”引领聚合力 多维赋能促发展 |
发布日期: 2025-07-04 16:21 信息来源: 邱隘镇 |
在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征程中,邱隘镇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探索“党建+人才”“党建+阵地”“党建+品牌”的融合发展模式,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红色引擎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从人才集聚的“强磁场”到服务民生的“主阵地”,再到特色鲜明的“金名片”,这个千年古镇正以系统化思维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党建+人才 构筑智力引擎 激活发展动能 今年3月,邱隘镇与福明街道联合举办“筑梦人才新高地,党建赋能新征程”主题党代表活动,“新城党代表红帆智库”正式揭牌。这个由15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区党代表组成的智库,以“汇聚智慧力量,护航共富梦想”为核心理念,围绕党建联建、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核心议题,为区域发展注入智力支持。 智库成员深入企业、高校、社区,化身政策“宣传员”,将人才引进、创业扶持等政策“大礼包”送上门,累计帮助1000余名求职者找到心仪岗位,助力20余家企业成功申报人才项目。 “没想到鄞州的创业环境这么好!”海归博士吴玉友在党代表牵线下加入位于邱隘镇的众翮科技,其技术成果预计可为企业带来千万元级的效益,吴博士的故事正是智库推动“党建+人才”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智库年度履职清单中,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党建联建活动,助力“鄞东力”党建品牌和环明湖区域“大党委”建设,推动两地党群服务中心资源共享;定期走访企业,助力打造“邱窄巷”等共富品牌,提升强基富民品质;关注养老服务、婴幼儿照护等民生需求,推动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邱隘镇与福明街道自签订“共富直通车”战略合作协议以来,累计举办“雨露计划”“春风行动”等活动1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部分党代表所在企业还建立了“就业服务云平台”,组织海归人才创业对接会,吸引高端人才返乡就业。此外,“月轮岗”“季督导”等计划的实施,让社工人才在交叉互动中提升能力,每季度召开的研讨会也成为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 从“引才”到“留才”,从“输血”到“造血”,邱隘镇以党代表为纽带,构建了一个由政府、企业、高校联动的“人才生态圈”。 这样的和谐场景比比皆是。3月20日,在“社工有办法”暨社区副职能力提升竞赛现场,邱隘镇和福明街道社区副职以“实战化”考题检验应变能力,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这是“西城东湖”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实践,通过支部联学、人才联育、资源联享、空间联建“四联”共建体系,实现优势互补、经验互鉴。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发展强。”邱隘镇相关负责人说。今年,邱隘镇推出机关干部“五实五能”提升计划,依托镇委党校开设“隘好学堂”系列培训,加强青年干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建设。此外,19名90后年轻干部在招商征迁一线淬炼成长,完成邱一村近2000套安置房的抽签交付,明湖西A5/A6地块也成功实现拔钉清零、出让成交。 邱隘镇“党建+人才”模式践行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通过党代表智库的智力聚合、镇街协同的资源整合、政企校联动的生态融合,构建了“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势能,为基层党建引领人才工作提供了“邱隘样板”。 党建+阵地 夯实服务根基 筑牢治理堡垒 邱隘镇位于东部新城核心区,是宁波外卖站点“浓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13.68平方公里内,每日活跃着600多名外卖骑手。为让这些城市“奔跑者”感受到家的温暖,邱隘镇联动10余家企事业单位、100余名党员共建“隘好”甬爱街区,成立全区首个外卖骑手流动党员党支部,让外卖骑手成为“流动先锋”。 街区依托主核心阵地,融合甬爱e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中心等功能区块,10个“甬爱小区”全覆盖,100余家“甬爱商家”陆续挂牌。街区提供休憩、饮水、充电等10余项基础服务,日均惠及800余人次;设立每月“隘好小哥日”,推出“迁鸟助飞”子女关爱、“律师坐堂日”法援直达等特色项目,解决户籍迁转、子女就学等难题100余个;通过“零工驿站”“春风行动”帮助80余名小哥实现家门口就业。 “每天穿梭在城市里,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伸手拉一把是应该的。”外卖骑手张孝龙在送餐途中纵身跃入冰冷河里救起落水女子的事迹,正是甬爱街区治理效能的生动体现。街区组建微信群和“小哥议事会”,通过随手拍反馈问题线索500余条,联动部门整治餐饮乱象百余起;建立积分兑换机制,100余名骑手通过基层治理贡献获得奖励,实现从“治理对象”到“治理力量”的转变。目前,该甬爱e家(小哥驿站)已获评国家级“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成为新就业群体的温暖港湾。 此外,邱隘镇相继打造8个共富工坊,建立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发布“共富伙伴计划”,为乡村振兴绘就强村富民新场景。浅水湾影视文化产业园共富工坊引入10余部影视剧剧组进驻拍摄,带来上千万元的岗位薪酬收入;明湖社区彩织共富工坊通过社区联建众筹设立工坊基金,为38名女红志愿者提供岗位;“邱窄巷”合和共富馆集展示、展销、直播、洽谈、孵化五大功能,每月8日举办“隘好”共富市集,邀请低收入群体、村民农户参与直播带货。截至目前,8个共富工坊已累计提供就业岗位百余个,为村集体增收500余万元。 6月12日,盛莫社区“金种子”联盟实践基地正式启动。该基地由社区党委联合宁波市农科院、微萌种业、邱隘派出所、邱隘镇实验小学五方共建,以“自然教育+基层治理”融合模式,打造集农业实践、科研启蒙、社区共治于一体的创新平台。 正在建设的“隘好生活”党群服务综合体,通过资源整合、专业运营双轮驱动,构建“公益+低偿”“参与+互动”的服务矩阵,精准输送创业孵化、技能培训等服务。在此基础上,该镇利用镇委党校教育阵地,积极培育青年宣讲队、本土讲师团、专业师资库三支骨干队伍,让党员教育更接地气、更显成效。 相较于其他镇街,邱隘镇“党建+阵地”建设以新就业群体和乡村振兴为切入点,构建起“服务—治理—发展”的阵地生态链。甬爱街区的“双向奔赴”体现了基层治理中“以服务换治理”的创新思维,共富工坊的“造血功能”彰显了党建引领下集体经济发展的多元路径,为基层阵地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党建+品牌 塑造特色标识 提升治理能级 因地制宜打造党建品牌,是邱隘镇的创新之举。聚焦银泰商圈群体特点,该镇联合市、区级部门和浙江万里学院、银东社区、银泰商圈、甬动爱心等13个单位,创新成立“鄞东力”党建共同体,打造“商居共融”项目,规划“共融·共生·共享:商居和谐发展计划”,发动10余户爱心商家认领公益普惠项目,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居民群体等提供优质服务项目,同时为辖区小微商户引流增益,累计开展“鄞东集”便民服务、公益电影、外卖骑手集体生日会等活动100余场,吸引6000余人次参与,解锁了商家和居民融合发展的“幸福密码”。 近日,邱隘镇第二届“明湖杯”篮球赛圆满落幕。这项历时一个多月的赛事,吸引14支队伍178人参赛,历经50场激烈比拼。作为环明湖区域“大党委”运行机制的品牌活动,赛事已成为家校社沟通的桥梁,推动形成邻里和谐、区域共融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环明湖区域“大党委”突破治理边界,整合明湖、宁湖、上湖、莲湖4个社区资源,实现优势共享、短板互补。“大党委”由社区和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组建,书记轮值兼任,委员吸纳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各方力量,建立协调议事、共驻共建、双向沟通等机制,实现治理一盘棋,累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120余件。健全区域“四清单一画像”,梳理需求清单36项,整合辖区内外单位资源16家,精准打造落地“传声童”科普、“银剪刀”公益服务等常态化项目10余个,惠及5000余人次。此外,持续开展暑期托管、校地合作、阵地共建等联建活动,推动社区党建从封闭运行向开放服务转变,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社会创新日、48小时社区治理“微项目”创投赛也相继成为邱隘镇社区治理的闪亮名片。首届创投赛中,明湖社区石磨工坊利用废弃轮胎构建景观空间,首推“黄豆生命之旅”主题活动,实现家校社联动;镇北社区完成蓝青楼小区楼梯适老化改造,安装防滑扶手、休息座椅和感应夜灯;银东社区新韵花苑小区风雨连廊经过改造,成为集党建宣传、居民活动、议事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这些“小而美、快而准”的项目从居民需求出发,高效打磨解决方案,推动治理效能快速提升。 邱隘镇“党建+品牌”战略以区域化党建为核心,通过“品牌化引领、项目化推进、协同化治理”的路径,将分散的治理资源整合为系统的治理能力。“鄞东力”与环明湖“大党委”体现了“党建共同体”理论在基层的创新实践,“微项目”创投赛和镇街协同则诠释了“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的落地路径,为基层党建品牌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启示。 从人才强镇到阵地惠民,从品牌引领到全域治理,邱隘镇以“党建+”模式书写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无论是红帆智库的智力激荡,还是甬爱街区的温暖守护,抑或是环明湖“大党委”的协同创新,都彰显出党建引领下的治理智慧与民生温度。未来,邱隘镇将继续深化“党建+”融合发展模式,让红色基因在基层治理中持续焕发活力,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篮球比分直播“邱隘经验”。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